
鴨圈應每天沖洗,并用石灰水和漂白粉每月交替消毒一次。鴨群每10天拌料喂一次磺胺、土霉素類藥物,預防疾病。
降溫、保暖
夏季鴨子歸圈前1小時,用涼水沖地面,使高溫降低。
冬季可用薄膜圍住鴨圈四周,并在圈內墊稻草以提高圈內溫度。
圈養鴨的分群與密度
青年鴨圈養的規模可大可小,但每個鴨群的數量不宜太多,以500只左右為宜。分群時要盡可能做到日齡相同、大小一致、品種一樣、性別相同。
飼養密度隨鴨齡、季節和氣候的不同而變化,一般可按以下標準掌握:4周齡-10周齡,每平方米12只-20只;11周齡-20周齡,每平方米8只-12只。冬季氣溫低,每平方米可適當多養幾只;夏季氣溫高,每平方米可少養幾只。鴨子生長快時飼養密度略小些,鴨子生長慢時飼養密度略大些。
圈養鴨的飼料
圈養與放牧完全不同,鴨子基本上采食不到野生飼料,完全依靠人工飼喂。因此,對青年鴨生長期內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特別是長骨骼、長羽毛所需的營養,都要予以滿足。飼料要盡可能多樣化,保持能量、蛋白質的平衡。
對于培育期中的青年鴨,日糧中的蛋白質水平不宜太高,鈣的含量也要合理。
由于目前針對蛋鴨尚未制定出完善的飼養標準,在實踐中,要視鴨子生長發育的具體情況酌情處理(增減必需的營養物質)。如蛋用型品種紹鴨,正常的開產日齡是130天-150天,標準的開產體重為1400克-1500克,如體重超過1500克則影響其及時開產,應限飼,適當多喂些青飼料和粗飼料。對發育差、體重輕的鴨,要適當提高飼料質量,每只每天的平均喂料量可掌握在150克左右,另加少量的動物性鮮活飼料,以促進生長。
青年鴨的飼料最好全部用混合飼料,不用玉米、谷、麥等單一的原糧,要粉碎加工后制成混合粉料,飼喂前加適量的清水拌成濕料生喂。每日只需喂3次-4次,每次喂料的間隔時間盡可能相等,避免采食時饑飽不均。
圈養青年鴨的管理要點
1、適當加強運動,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發育,防止過肥。每天定時趕鴨在舍內轉圈運動,每次5分鐘-10分鐘,每天活動2次-4次。如鴨附近有合適的放牧場,可定時進行短距離的放牧活動。
2、多與鴨群接觸,提高鴨子膽量,防止驚群。青年鴨的膽子小,蛋鴨尤其敏感。要在青年時期利用喂料、喂水、換草等機會,多與鴨群接觸。如鴨子吃食的時候,人可站在旁邊,觀察采食情況,讓鴨子在自己身邊走動,還可經常用手撫摸,久而久之有意識地培養,才能提高鴨子膽量。
3、舍內通宵點燈,弱光照明。青年鴨在培育期不宜用強光照明,要求每天標準的光照時間固定在8小時-10小時,在開產以前不宜增加。為了便于鴨子夜間飲水,防止因老鼠或鳥獸走動引起驚群,舍內應通宵弱光照明。如30平方米的鴨舍可以亮一盞15瓦的燈,遇到停電時,應立即點上有玻璃罩的煤油燈,不可延誤。長期處于弱光通宵照明的鴨群,一遇突然黑暗的環境,常引起嚴重驚群,造成很大傷亡。
4、加強傳染病的預防工作。青年鴨的主要傳染病有鴨瘟和鴨霍亂。這兩種病現在都有疫(菌)苗可以預防,免疫程序的具體安排是:60日齡-70日齡注射一次禽霍亂菌苗;100日齡前后再注射一次禽霍亂菌苗。70日齡-80日齡注射一次鴨瘟弱毒疫苗。對于只養一年的蛋鴨,注射一次即可;利用兩年以上的蛋鴨,隔一年再預防注射一次。
這兩種傳染病的預防注射都要在開產以前完成,進入產蛋高峰后,應盡可能避免給鴨打針,以免影響產蛋。
5、建立一套穩定的作息制度。圈養鴨的生活環境比放牧鴨穩定,要根據鴨子的生活習性定時作息,制定操作規程。形成作息制度后,盡是保持穩定,不要經常變更。
圈養育成鴨的管理要點
1、供足營養。圈舍飼養的鴨應供給充足完善的各種營養物質,特別是骨骼、羽毛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必須滿足。育成鴨的飼料配合應根據生長發育規律酌情制定,并根據不同品種和飼養目的,采取適當的限制飼養,增大青、粗飼料比例,適量加入動物性飼料,以促進飼料消化吸收。在育成期每只鴨約需配合飼料10千克,每晝夜喂3~4次,每次飼喂間隔時間盡量相等。精料多采用粉料拌濕喂給,并保證供足清潔飲水。育成期在夏季的鴨群,應特別注意保證圈舍及飲水的清潔衛生,禁用霉變飼料。
2、適密管理。育成鴨圈舍飼養時,在管理上應注意根據季節和育成鴨個體大小掌握好合理密度。一般以育成期末保證6只/平方米即可。
3、加強防疫。勤掃鴨舍,勤除殘糞殘渣,保持通風良好。飲喂用具和飲水要每天清洗1次,鴨舍定期消毒。35~50日齡給每只鴨肌注禽霍亂苗2毫升;100日齡前后再注射1次禽霍亂疫苗。70~80日齡注射1次鴨瘟弱毒疫苗;對于只養1年的蛋鴨注射1次即可,利用2年以上的蛋鴨隔1年再注射1次。
4、溫度適宜。保證育成鴨生長環境的溫度為13~25℃為宜。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增加維持體重和體溫等的耗料,溫度過高還可引起脫毛。
5、限制飼喂。主要用于圈養和半圈養鴨群。限制飼喂一般從8周齡開始,到16周齡結束。限喂前應稱重,此后每兩周抽樣稱重1次,適當多喂些青飼料和粗飼料,以將體重控制在相應品種要求的范圍內為宜,體重超重或過輕均會影響鴨群產蛋量。
6、夜間補光。育成期光照每天需保證8~10小時,夜間應始終保持弱光,光照強度以0.5瓦/平方米為宜,如遇停電,應及時補充燭光。
7、多觸鴨群。飼養員要多與鴨群接觸,提高鴨子膽量,防止驚群。育成鴨的膽子小,蛋用品種神經尤其敏感,應利用喂料、喂水、給草等機會多與鴨群接觸,有意識培養鴨子膽量,以免遭到生人走近或環境改變時,引起驚群,造成嚴重損失。
8、驅趕運動。應注意適當加強運動,以促進骨骼、肌肉生長,防止過肥,增強體質。方法是每天定時在圈舍內驅趕做轉圈運動,每次5~10分鐘,每天運動3~4次,也可在圈舍運動場或附近地方驅趕運動。
圈養鴨的優點:
1、環境條件可以控制,受自然條件制約的因素較少,有利于科學養鴨,穩產高產。
2、節約勞力,提高勞動生產率。采用放牧飼養,一個勞力只能管幾只鴨子,而且勞動強度大;采用圈養的方法,一個人可管理1000只鴨子,勞動效率大大提高,勞動強度也大大減輕,婦女老人都可承擔。
3、降低傳染病的發病率,減少中毒等意外事故。圈養鴨和外界接觸減少,因而發生農藥中毒和傳染病的機會都比放牧鴨少,從而提高了成活率。
2015養鴨賺錢嗎?認為鴨子養殖周期短,農民朋友可以銷規模養殖,一次養殖兩三千只還是很輕松的,雖然比不上特種養殖名貴和高利潤,但是養殖技術簡單,也是養殖致富的一個好項目。鴨子養殖周期短,農民朋友可以銷規模養殖,一次養殖兩三千只還是很輕松的,雖然比不上特種養殖名貴和高利潤,但是養殖技術簡單,也是養殖致富的一個好項目。我國的養鴨業具有悠久的歷史。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飼養量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遞增。2004年我國肉鴨的出欄量超過24億只,鴨肉產量約530萬噸,占世界肉鴨總產量的70%左右。中國羽絨(毛)每年產量約36.7萬噸,鴨絨約占75%,羽絨制品每年為國家創匯13.4億多美元,約占世界羽絨品出口量的55%。我國2004年成年蛋鴨的存欄量達到3億只~4億只,鴨蛋年產量達到553萬噸,約占我國禽蛋總產量的20.3%。
2004年我國鴨肉、鴨絨初級產品的總產值已經達到500億元,鴨蛋總產值約380億元。蛋鴨、肉鴨年消耗配合飼料約3000萬噸,價值450億元,同時帶動羽絨、食品加工、餐飲等行業發展。
鴨肉和鴨蛋產品是我國居民的傳統營養食品
鴨肉和鴨蛋產品是我國居民傳統的十分重要的優質蛋白質來源,富含有益于人體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北京烤鴨、南京咸水鴨的加工過程考究,年消費量均超過3000萬只,杭州老鴨煲具有傳奇文化,近兩年來的消費量已經超過2000萬只。可見鴨肉類食品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鴨蛋是我國居民的重要食品。咸鴨蛋、松花蛋、槽蛋等鴨蛋加工產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加工方法和工藝簡單,能有效保持鴨蛋的風味和營養。 鴨肉產品屬于高蛋白、低脂、低膽固醇食品。現代營養學家更將鴨肉、鵝肉一起推崇為人類的保健食品。隨著鴨產品的營養保健作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鴨產品的需求量將會越來越大。
我國養鴨業發展的優勢
肉鴨和蛋鴨品種一枝獨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以原始北京鴨為素材,經過20多年選育形成了Z型北京鴨配套系,42日齡體重達到3226克以上,瘦肉率21%,料重比2.2~2.3∶1。母系種鴨70周齡的產蛋量達到220個以上。Z型北京鴨配套系于2005年12月通過國家新品種審定。
我國北京鴨至今已遍布全世界,約占世界大體型肉鴨生產量的94%。國外對北京鴨經過多年選育,形成了各國的北京鴨品種或配套系。在眾多的外國北京鴨品種中,英國櫻桃谷農場培育的北京鴨配套系、法國克里莫公司培育的北京鴨配套系和我國研究選育的北京鴨配套系的生產性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是,我國選育的北京鴨配套系保留了原始北京鴨肉質優良、細嫩的特點。表現為肌間脂肪含量高,42日齡公鴨肌間脂肪含量達到6.02%,母鴨達到5.08%,并且肌間脂肪均勻分布在肌纖維之間。
我國的蛋用型鴨有紹興鴨、金定鴨、莆田黑鴨、攸縣麻鴨、連城白鴨、三穗鴨、荊江麻鴨、山麻鴨、微山麻鴨、縉云麻鴨等,500日齡的產蛋量在250個~330個,料蛋比2.6~2.9:1,特別是紹興鴨和金定鴨的產蛋性能特別突出。目前,我國蛋鴨品種的生產性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我國的兼用型鴨品種有高郵鴨、大余鴨、建昌鴨、巢湖鴨等,70日齡~90日齡體重在1.5千克~2.0千克之間,料重比2.8~3.2∶1,500日齡產蛋量190個左右,是選育小體型優質肉鴨品種的良好素材。
中國養鴨業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應對策略
1、傳統肉鴨和蛋鴨品種不能滿足產業化生產的需要
我國的肉鴨品種包括系列北京鴨、番鴨和多個肉蛋兼用型品種。北京鴨的本品種選育和品系選育工作始于上世紀80年代,其生產性能包括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和 瘦肉率等指標已經和英國櫻桃谷農場、法國克力莫公司、美國楓葉公司培育的北京鴨配套系處于相同水平。但是,這種大體型肉鴨品種(包括外國公司培育的北京鴨 配套系)均不能滿足我國市場的需要。表現為沉積脂肪能力強、胸腿肉率低、皮脂率高,過肥,適宜制作烤鴨或分割鴨。在制作我國傳統肉鴨食品如咸水鴨、樟茶 鴨、醬鴨等時,品質較低,適口性差;我國市場需要大量的胸腿肉率高、肉質好、活體重在2.0~2.5千克的高飼料轉化效率的肉鴨品種。北京鴨系列品種為大 體型肉鴨品種,在30日齡時體重已經達到2.0~2.3千克,但胸肉重僅有20克左右,胸肉率約2.5%,充分表現出瘦肉率低的“空殼”特性,不能滿足國 內市場需要。培育小體型優質肉鴨新品種(系),建立繁育體系在我國肉鴨市場上具有廣闊的前景。我國的兼用型鴨品種生長速度慢、飼料轉化效率低,需要改進提 高。另外,隨著我國養鴨業迅速發展,養殖密度已經大幅度提高,疾病危害更加嚴重,培育優質、抗病力強的肉鴨新品系十分重要。
我國的蛋鴨品種資源豐富,繁殖性能高。如紹興鴨500日齡的產蛋量能夠達到330個,金定鴨能達到280個。但是,紹興鴨、金定鴨等品種性成熟晚、飼料轉 化效率低、抗病力弱。我國蛋鴨市場更需要育成期短、性成熟早、產蛋量高、飼料消耗少、抗病力強的蛋鴨新品系。同時,青殼蛋蛋殼較厚、干物質含量相對較高, 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我國其它蛋鴨品種的本品種選育、品系選育和配套系雜交利用缺乏系統研究,個體生產性能差異大,遺傳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因此青殼 蛋鴨品種選育、早熟高產抗逆蛋鴨新品系(種)選育及其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工作將促進我國蛋鴨業快速發展。
2、飼養方式落后
我國的肉鴨養殖業主要采用低投入、開放式大棚生產模式。農村家庭庭院大棚分散飼養占全國總飼養量的90%,基礎設施和設備非常簡陋,飼養環境差,養殖技術 落后。庭院式飼養以地面平養為主,部分養殖戶采用網上平養,鴨病交叉感染十分嚴重,藥物使用非常普遍、頻繁、嚴重,產品衛生、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因此,改 進肉鴨飼養方式將促進產業全面升級。
我國的蛋鴨養殖一直沿用傳統的水域放牧、半放牧飼養方式。這種飼養模式存在以下弊端:第一,蛋鴨活動的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業或民用水污染。同時,蛋 鴨活動嚴重污染周邊水域。因此放牧無法保證蛋鴨飲水和采食安全,更不利于疫病預防和控制,容易造成疫病擴散和蔓延,嚴重影響蛋鴨健康及產品安全;第二,傳 統養殖模式下蛋鴨直接將蛋產在地面,易造成鴨蛋被糞便污染,污染率約為90%,降低鴨蛋品質;第三,占用水面及土地資源多,對水域環境的依賴程度高,資源 利用率低;第四,不能對糞便進行資源化和無公害化處理,造成環境污染問題。據有關資料報道,我國畜禽糞便年產生量約為1713億噸,是工業廢棄物的2.7 倍。其中,氮排放量約為1597萬噸,磷排放量約為363萬噸。隨著我國蛋鴨飼養集約化程度的提高,粗放式的飼養方式將對我國水資源與環境構成威脅。并最 終成為阻礙蛋鴨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所以,改變傳統的飼養方式勢在必行。蛋鴨籠養、室內散養等模式可能是更適宜的飼養模式。
2015養鴨前景及市場價格分析
養殖肉鴨的周期比較短,一般養殖42-45天即可出售,資金周轉快,一年可多次養殖。在農民家庭養殖的條件下,一次可養殖2000~3000只,
鴨苗成本:鴨苗一個1.5元,3000只成本:1.5*3000=4500元
鴨料成本:鴨料1.7元一斤,一個鴨子從進棚養45天,大概吃13斤料,一個鴨子飼料成本:1.7*13=22.1;3000只鴨子的飼料成本:22.1*3000=66300元
成本共計:4500+66300=70800元
效益:一只鴨子出欄大概6.5斤左右,每斤3.9元,一只鴨子能賣25.35元,共計:25.35*3000=76050元
利潤=效益-成本=76050元-70800元 =5250元
一年養殖6批即可收益3萬多。
2015養鴨市場風險分析
肉鴨養殖屬于中等風險的項目。主要有以下幾種風險:
一是肉鴨屬于生長快的家禽,在較短時間內就可以出欄,管理上和銷售上必須具有專業的技術和經驗。
二是肉鴨 的疫病比較多,如果防治不及時,可能造成大面積的死亡。三是肉鴨的銷售渠道比較窄,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往往造成較大的損失。以上幾種風險,農民在肉鴨養 殖時要特別注意。
安平縣振超金屬絲網制品廠專業生產養殖防護網,養殖露糞用鐵絲網,牢固耐用,美觀大方,價格低廉。
http://www.chinajsh88.com
(責任編輯:振超網業) |